弃同即异的成语故事


弃同即异

拼音qì tóng jí yì

基本解释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。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。

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吉也闻之,弃同即异,是谓离德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弃同即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弃同即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手舞足蹈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乐则生矣,全则恶可已也。恶可已,则不知足之蹈之,手之舞之。”
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烽火连年 元·戴良《九灵山房集·二四·登大牢山》:“那堪回首东南地,烽火连年警报闻。”
定时炸弹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
超俗绝世 汉·赵壹《非草书》:“夫杜崔张之,皆有超俗绝世之才,博学余暇游手于斯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!”
断断续续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4回:“只见水面上或一朵,或两瓣,断断续续,皆有桃花。”